原创|苗正 编辑|Cong
在中国汽车市场,历史的演进正被压缩到前所未有的时间尺度里。传统与新锐,燃油与电动,豪华与科技,不同维度的力量在这里交织、碰撞,形成全球最为复杂、也最具活力的竞争格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家身处其中的企业,尤其是像奥迪这样的百年豪华品牌,其每一个动作都值得被置于聚光灯下审视。
2025 年上海车展,奥迪 E5 Sportback 的亮相,以及其背后承载的全新" AUDI "品牌,便构成了这样一个值得深度解读的样本。这并非一次常规的产品迭代,更不是简单的市场策略微调。从上汽与奥迪在 2024 年 5 月 20 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到一年多后产品即将正式交付,这 400 多天的历程,浓缩了奥迪对于中国市场、未来趋势以及自身定位的深刻思考与战略抉择。要理解 E5 Sportback 的意义,就必须先理解它为何而来,以及它试图回答什么问题。
为何需要一个"新"品牌?
最核心的疑问,也是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在于奥迪为何要在经典的"四环"之外,另辟一个字母形式的" AUDI "品牌。奥迪 · 上汽合作项目 CEO 宋斐明(Ferm í n Soneira)对此的解释,揭示了这一决策的底层逻辑:为了服务全新的市场细分人群,创造全新的设计语言,并打造全新的产品。
这并非文字游戏,而是对当前市场格局的直接回应。传统的" BBA "豪华阵营,其品牌形象、用户画像和产品定义,经过数十年的市场深耕,已经形成了稳定但固化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宝贵的资产,但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它让品牌难以彻底挣脱历史的引力,去拥抱一群价值观、审美观和消费习惯都已截然不同的新生代用户。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新势力品牌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它们没有历史包袱,从诞生之初就与智能电动时代同频共振,用全新的技术叙事、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迅速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它们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和用户运营等领域,建立起了新的行业标杆。
面对这种双重挤压,传统的应对方式——例如在现有车型上进行电动化改造,或是在营销上强调年轻化——往往显得力不 - 从心。奥迪的选择,是跳出原有的框架,用一个全新的品牌作为"特区"和"试验田"。这个新品牌保留了" AUDI "这个核心标识,意在明确宣告,其产品依然是一台真正的奥迪,完全符合奥迪在品质、安全和核心技术理念上的严苛标准。这确保了品牌的根基不动摇,维系了与生俱来的豪华属性和工程信誉。
而剥离具象的"四环"标识,则是一种解绑,为品牌注入了更大的自由度。它允许奥迪在设计上更大胆,在技术路径上更开放,在用户沟通上更直接。这背后,是奥迪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不变的是百年造车积累的核心价值——安全、品质、驾控乐趣,这是品牌的压舱石。变的是适应新时代、新市场、新用户的能力,这是品牌面向未来的通行证。
"美美与共":一个融合的哲学
如果说创立新品牌是战略框架,那么"美美与共"就是填充这个框架的指导思想。这个颇具东方哲学意味的词汇,精准地概括了新品牌的核心定位:融合奥迪的百年造车经验与中国的科技创新。
这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当下合资品牌普遍面临困境的一种解答。过去,合资模式更多是"技术引进"的单向流动。但在智能电动时代,中国市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更成为了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无论是智能互联生态,还是高级辅助驾驶的算法迭代,中国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美美与共"的理念,正是要打破这种单向流动的惯性。它承认并尊重双方的优势:奥迪的优势在于整车制造的深厚积淀,体现在底盘调校、车身结构、安全标准、生产工艺等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领域;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快速迭代的数字化能力和对本土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奥迪 E5 Sportback 便是这一理念的首次实践。它在硬件层面,坚持奥迪全球统一的高标准。为此,奥迪在上海安亭建立了专属的智造基地,确保每一台车都符合奥迪严苛的生产与品质标准。在安全层面,宋斐明强调"不会做任何妥协",其标准不仅要满足法规,更要达到奥迪内部更为严苛的体系要求。在驾驶层面,奥迪的运动基因被视为品牌灵魂的一部分。
创始人奥古斯特 · 霍希(August Horch)对赛车运动的执着,奠定了品牌的底色。E5 Sportback 在开发过程中,邀请瑞典传奇拉力赛车手进行深度测试,并获得其高度评价,这正是奥迪对自身驾控传承充满信心的体现。
而在软件与体验层面,AUDI 则积极拥抱中国创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与 Momenta 的合作。奥迪没有选择直接采购一套成熟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而是与 Momenta 进行共同开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套带有" AUDI 特点"、符合奥迪标准的辅助驾驶系统,使其与车辆本身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终,用户体验到的是一台完整的、协调的奥迪车,而不是一个"汽车硬件"与一个"智驾软件"的简单叠加。这体现了奥迪作为整车制造商的系统性思维和对最终产品体验的掌控力。
通过这种融合,AUDI 试图在中国市场占据一个独特的生态位。它既不同于那些仍在努力适应数字化浪潮的传统豪华品牌,也不同于那些在整车制造底蕴上仍需时间积累的新势力。它希望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既要又要"的价值主张:既能享受到中国前沿的数字科技体验,又能信赖奥迪百年的造车精髓。
一场马拉松式的价值沟通
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市场,任何一款新产品都无法回避其竞争对手和价格问题。对此,AUDI 的回答显示出一种长线思维。宋斐明认为,由于"德系传承 + 中国创新"的独特性,AUDI 在中国市场没有直接的对标竞品。这并非一种回避,而是一种战略自信。其潜台词是,AUDI 不打算参与任何单一维度的竞争,无论是传统豪华的品牌溢价之争,还是新势力的参数配置之争。
它要打的是一场综合价值战。这从其定价策略的表述中可见一斑:"价格不会成为消费者不选择 AUDI 的理由。" 这句话传递了两个信息:定价会是务实和有吸引力的,足以让潜在消费者愿意走进店里;其次,品牌真正的护城河并非价格,而是价格之外的综合价值。AUDI 希望消费者在亲自试驾、亲身体验后,能够感知到这台车真正的价值,从而做出超越单纯价格考量的购买决策。
这背后,是对市场竞争本质的深刻理解。宋斐明将市场比作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短期的价格战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销量,但无法构建可持续的品牌忠诚度。尤其对于豪华品牌而言,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是其安身立命之本。这种情感需求,在未来 5 年甚至 50 年都不会改变。
因此,AUDI 在品牌建设上,将"真实"和"情感链接"放在了核心位置。选择网球运动员郑钦文作为品牌大使,看重的是她所代表的先锋、果敢、勇于自我表达的精神,这与品牌希望传递的理念高度契合。这是一种价值观层面的双向奔赴,旨在与目标用户——那些追求科技体验、拥有独立精神状态的"菁英新锐"——建立深度的情感共鸣。
这种对情感价值的强调,也体现在对服务体验的全面升级上。遍布全国的上汽奥迪经销商网络正在进行改造,从展厅陈列到服务流程,都将贯彻 AUDI 的全新标准。品牌希望通过每一个与客户接触的触点,传递其独特的品牌精髓和对奥迪品质的承诺。这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构建,试图将品牌的情感价值,从抽象的理念,落实到可感知的细节之中。
面向未来的确定性
在访谈中,有一个关于奥迪推迟全面电动化目标的澄清,这恰好为理解 AUDI 品牌的战略意义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奥迪全球的电动化大方向从未改变,时间节点的调整,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务实之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下仍然存在的燃油车消费群体。
而全新 AUDI 品牌的出现,恰恰是奥迪电动化决心最坚定的证明。它以一个全新、独立的实体,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智能电动赛道,这本身就印证了奥迪对未来方向的判断和投入。它与奥迪主品牌的燃油车业务形成互补,而非替代,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产品矩阵,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从第一款车 E5 Sportback 开始,AUDI 已经规划了到 2027 年的清晰产品路线图。这表明其并非一时兴起的投石问路,而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战略。
总而言之,全新 AUDI 品牌的诞生及其首款车型 E5 Sportback 的推出,是奥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所写下的一份深刻的叙事。它试图通过一次果决的自我革新,来回答这个时代向所有传统巨头提出的共同问题:如何在保留自身核心优势的同时,拥抱一个全新的世界?
AUDI 给出的答案是:倾听(Audi 在拉丁语中意为"倾听"),然后融合。它不固守于旧日的荣光,也不盲从于一时的风口,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但可能也更具生命力的中间道路。它是一次大胆的实验,一场关乎品牌未来的重要赌注。市场的最终裁决尚需时日,但这份直面变革的勇气,以及背后清晰、自洽的战略逻辑,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传统豪华品牌在时代洪流中,奋力开辟新航道的坚定身姿。
我就知道你"在看"
东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